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数据 > 统计公报

桃江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县统计局???作者:吴科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14-09-30???字体大小:

2011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扣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经济效益和质量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311938万元,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7376万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603790万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420772万元,增长13.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2.4:44.3:33.3调整为21.9:46.0:32.1,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1%、59.7%和34.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8、7.9和4.5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6924元,比上年增加2975元。
物价上涨幅度较大。2011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5.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7%;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1.9%;衣着价格下降0.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0.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2.3%;交通和通讯价格上涨1.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1%;居住价格上涨6.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8.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7.2%。
二、农业
农业经济发展良好。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3735万元,增长3.4%。其中,农业产值192913万元,增长7.1%;林业产值43664万元,增长4.5%;牧业产值174614万元,下降1.3%;渔业产值6427万元,增长0.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117万元,增长4.0%。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6.1万亩,增长3.8%;粮食总产量35.85万吨,增长2.7%。出栏生猪88.3万头,下降4.0%;出栏牛2.04万头,下降2.9%;出栏羊0.22万只,下降4.3%;出笼家禽538.4万羽,增长2.5%。禽蛋产量13215吨,增长15.8%;水产品产量6535吨,增长0.7%。
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63.5亿元。末共有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22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18个。2011年,桃江县美人窝优质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点。全县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43.5万亩,其中耕地流转面积25.3万亩。全年新增造林面积21520亩,年末实有林地面积18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2.98%。
农村生产条件继续改善。2011年,我县荣获全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全县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2亿元,三个万亩堤垸堤防加固2.2公里,除险加固水库16座,整修山塘850口,护砌渠道340公里。解决了5.69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当年新增大中小型拖拉机580台、插秧机58台、联合收割机167台,分别增长5.4%、190%和11.3%,水稻机收水平为80%。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8.5万千瓦,增长6.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县工业增加值540987万元,增长17.0%,所占GDP比重41.2%,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6.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7186万元,增长20.0%。
企业规模日益发展壮大。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9家,当年新增18家。在主导产业中,竹木产业企业户均产值比上年增长27.1%;食品产业企业增长58.0%;建材产业企业增长46.3%;装备制造产业企业增长84.3%。
经济效益水平不断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555696万元,增长60.1%,工业产品销售率达100.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63.7%。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01吨标煤/万元,下降13.4%。
工业转型升级平稳推进。全县高新技术产值99638万元,增长48.8%。工业技改投资206671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2.2%,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各行业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04.7%;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7.0%,大大高于全县规模工业增长水平。
建筑业平稳增长。全县建筑业增加值62803万元,增长25.4%。15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建筑业总产值134678万元,增长35.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9.6万平方米,增长48.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县固定资产投资641925万元,增长23.6%。水利、交通、教育等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26894万元,增长10.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54120万元,增长104.4%;教育设施投资4659万元,比上年增加4059万元;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投资28353万元,比上年增加20661万元。
全县在建项目325个,比上年增加14个。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40个,比上年增加9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7个,比上年增加1个。白竹洲水利发电、丰泰体育运动休闲鞋建设、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厂、东方水泥余热发电、新兴机械真空消失模铸造、宏森木业技改等重点项目已竣工投产。国道207改造、桃江县污水管网配套建设二期工程、城市管道天然气建设、自来水厂管网改造工程等重点投资项目稳步推进。
房地产开发投资75590万元,增长54.5%;施工房屋面积67.2万平方米,增长40.3%;商品房屋销售面积36.52万平方米,增长86.0%。
五、内外贸易、招商引资和旅游
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2517万元,增长18.1%。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400685万元,增长18.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61832万元,增长15.7%。城镇零售额373702万元,增长17.1%;乡村零售额88815万元,增长22.3%。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农家店”建设和“家电下乡”等工作不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483家。全县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77808台,补贴金额2210万元。
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1723万美元,增长29.0%。其中,出口1129万美元,增长9.2%;进口594万美元,增长96.4%。加工贸易进出口757万美元。
招商引资形势良好。全县签约引进招商项目59个,合同引资54.54亿元,其中新引进产业转移项目34个,新投产项目30个,南方水泥二线、玉潭教育集团、有色金属循环经济工业园等项目引资亿元以上。引进县域外资金39.97亿元,增长7.2%。其中,内联引资38.66亿元,增长5.9%;直接利用外资2040万美元,增长62.8%。
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县接待游客22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8.2亿元,分别增长13.4%和18.8%。全县旅游住宿接待设施第四次普查工作全面完成,旅游住宿接待企业356个,拥有客房5519间,床位7168个。组织旅游企业参加了全国旅游交易会、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和湖南省第二届旅游商品博览会等活动,益阳家葳工艺制品有限公司的“休闲竹凉亭” 在省旅游商品博览会上获得旅游商品综合类金奖。
六、交通、邮政和电信业
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县全社会货运周转量80350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60760万人公里,分别增长15.1%和16.1%。年末全县拥有民用车辆81651辆,增长15.8%。全年民用车辆购置13055辆,增长22.9%。在民用车辆拥有量中,汽车21681辆;摩托车56451辆;拖拉机2879辆;挂车及其他类型车640辆,分别增长31.2%、11.1%、7.9%和20.1%。其中,私人汽车20745辆,增长35.7%。全年改造县道28公里,硬化农村公路107公里,S206、S205一期竣工通车,石长铁路复线、二广高速、G207等项目加快推进。
邮政通信业发展较快。全年新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点5个,乡镇邮政所3个。新增通宽带行政村56个,通电话自然村10个。全县邮政通信业务收入2.81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4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6.92万户,宽带用户4.13万户,平均每万人拥有固定电话832部,拥有移动电话4761部。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实力进一步提升。全县财政总收入58100万元,增长32.7%,地方财政收入32813万元,增长38.8%,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4.43%,比上年提高0.32个百分点。税收收入48275万元,增长25.3%。其中,增值税17373万元,营业税9523万元,企业所得税7280万元,分别增长11.2%、20.1%和10.9%。全县财政支出180225万元,增长18.7%,教育、文体传媒、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支出分别为40231万元、1825万元、23550万元和8686万元,分别增长30.9%、20.1%、38.4%和25.5%。
金融运行形势良好。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010993万元,比年初增加199630万元,增长24.6%。各项贷款余额为413966万元,比年初增加83161万元,增长21.5%。其中,短期贷款160781万元,增长0.4%;中长期贷款248197万元,增长37.4%。金融机构存贷比为40.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07538万元,比年初增加111253万元,增长18.7%。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5818万元,增长4.6%。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2011年,我县通过了2009—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考核,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县殊荣。全县争取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3个。其中,国家级项目2个;省级项目11个,共获得项目资金391万元。专利申请123件,专利授权60件。全县高新技术企业6家。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5项,益阳桃花江竹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组建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竹业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拥有中小学校(幼儿教育)212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初中45所;小学103所;幼儿教育55所;特校1所;职业高中3所。在校学生96909人。其中,普通高中10622人;初中22688人;小学48255人;幼儿教育11435人;特校57人;职业高中3852人。全县小学辍学率为0,初中辍学率0.5%。2011年“两考”质量稳中提升。高考本科一批上线387人,上线率11.36%, 比上年提高1.11个百分点;本科二批以上上线1370人,上线率41.49%,比上年提高7.49个百分点。全县中考总分、各科平均分和全科合格率均居全市之首。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昌盛。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共享工程、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和演艺下乡等五大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年末全县拥有农家书屋235家,当年新增124家,动工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8家。全年放映公益电影共9264场。通过流动舞台车等形式,文艺下乡演出得到群众的好评。娱乐场所、网吧市场、出版市场监管和文物保护等工作不断加强。全县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3处。
卫生事业稳健发展。全县近期医改稳步推进,乡镇卫生院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稳健实施。699291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7.83%;统筹范围内实际住院补偿率71.08%;农村五保对象在县乡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实行基本医疗费用全免。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3个。其中,医院(乡镇卫生院)19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1个。卫生机构病床位2127张,卫生技术人员223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38人;注册护士933人。全县新生儿死亡率为2.33‰;首次实现了可避免孕产妇零死亡,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9.7%,高危孕产妇管理率为100%;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83.86%。
体育事业欣欣向荣。2011年,我县被省体育局确定为“一县一品”特色体育项目县。成功承办了湖南省老年人门球赛、湖南省青少年定向锦标赛、湖南省青少年柔道锦标赛和湖南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健身秧歌比赛、全国学生定向越野精英赛和湖南省媒体精英定向越野挑战赛大型赛事。组织举办了定向越野比赛、篮球赛等30次群众体育比赛。竞技体育比赛取得较好成绩。在湖南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上,取得了七金三铜优异成绩。我县的定向越野、举重、武术优势项目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得金牌九块。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推进。新建项目“四个一律不批”和“八个不准”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工程“三同时”制度严格执行。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75个,否决项目15个,完成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16家。开展了涉锑、竹屑沤制等行业环境整治环保专项行动。停产整改16家涉锑合法企业;关停5家非法涉锑企业;捣毁竹屑沤制池49个。对县城饮用水保护区进行定期监测,跟踪监测重点污染单位排放情况,实施环境预警。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向好。全县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47起,比上年减少90起;死亡人数17人,与上年持平;重伤人数22人,比上年减少1人;直接经济损失353.8万元,比上年减少1.3万元。亿元生产总值死亡人数0.13人,下降18.8%,亿元生产总值事故数0.36次,下降72.1%。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平稳增长。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为872293人。人口出生率为11.6‰;死亡率为4.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2。
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313元,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9291元,增长3.0%;经营性收入2973元,增长51.0%;财产性收入780元,增长37.6%;转移性收入3579元,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197元,增长12.9%。全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394元,增长20.4%。其中,工资性收入3614元,增长6.4%;家庭经营收入3132元,增长40.6%;财产性收入162元,增长37.3%;转移性收入486元,增长23.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993元,增长31.6%。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年末全县企业养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城镇职工医疗、城镇居民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9414人、17438人、43141人、64014人、29735人、39313人和23500人,征缴保险基金分别为26000万元、2666万元、5702万元、865万元、445万元、1029万元和182万元。全年发放就业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2087万元。各类职业技能培训9574人,其中农民工和农村劳动力预备制培训3609人。城镇新增就业462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189人。
社会救助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10537户14878人,保障率10.8%,全年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2700万元,月人均补差168元;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9928户27946人,保障率3.8%,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2100万元,月人均补差65元。全年共救助医疗救助对象26410人,发放医疗救助金817万元。帮助低保边缘群体、低收入群体解决特殊困难1.5万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00万元。改扩建乡镇敬老院3所,改造农村危房1225户。供养五保对象6927人,分散五保供养对象年供养标准1500元,集中供养对象年供养标准42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