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县情 > 桃江县志

第十二篇 交通 邮政 电信 第一章 交通

来源:???作者: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17-11-24???字体大小:

 第一章   交  通

1986-2000年,全县有各类公路281条,1663公里。每平方公里拥有公路0.8公里,超出全省平均水平,已实现乡乡通公路,96.1%的村通公路。水路航道102公里,设有6个港区,有码头39座,57个泊位,最大靠泊能力300吨级。港口货运吞吐量年均50万吨-90万吨。公路货运量最高达1004万吨。2000年,水路客运量46.3万人次。公路客运量1058.8万人次。是时,建成洛湛铁路、石长铁路,交通行政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

第一节   机  构

桃江县交通局

1951年,设县人民政府建设科,兼管交通工作。1954年,县人民委员会内设交通科。1957年,县人民委员会工业科与交通科合并为县人民委员会工业交通科。1958年,与工业科分开,与航管站合并为县人民委员会交通科。1960年,改为县交通局。1962年撤交通局,设县人民委员会工业交通科。1968年,撤县人民委员会工业交通科,成立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工交小组。1973年,改设县革委工交办公室,下设工交局。1977年,成立县革命委员会交通局。1980年,县革委交通局更名为县交通局。1980年12月撤县交通局,县经委内设交通科。1984年1月恢复县交通局。2000年,机构沿袭。

局属二级机构

桃江县地方公路管理站      1982年5月成立,定编8人,为交通局二级全民事业单位。2000年定编12人,实有27人。负责全县县、乡道的规划、建设和养护,管理公路渡口、路政,维护路产路权。

桃江县交通运输管理所     1991年4月成立,属交通局二级全民事业单位,定编2人。1996年3月,与1987年成立的县汽车维修管理办公室合并为县交通运输管理所,定编10人。2000年,实有 24人。主要负责县境道路运输管理。

桃江县港航管理所     1989年成立县港务站,1992年1月更名为县港航管理所,负责全县水路运输及港口管理。交通局二级全民事业单位,定编8人,2000年实有9人。

乡镇交通管理所     1960年,设12个大公社交通运输管理站简称交管站),1961年,调整为10个区、4个镇交管站。1964年,全县10个区和城关镇共设11个交管站。1969年,县革委撤销各交管站。1971年恢复区镇交管站,是年收归县交通局管理。1986年有交通管理员39人,1999年站更名为所,在桃花江、修山、三堂街、武潭、马迹塘、大栗港、石牛江、松木塘、灰山港镇和花果山、牛潭河乡设立11个交通管理所,为交通局二级全民事业单位。2000年实有交管员147人。

桃江县牛潭河汽车渡口所      1977年,牛潭河公社设立民办公助渡口所。 1988年8月收为县交通局管理,属二级全民事业单位,定编14人,2000年实有12人。渡运工具有88.5千瓦拖轮3艘,六车渡板船2艘。主要负责资水桃江港口机动车辆渡运。

垂直机构

桃江县公路局     1959年4月,初建名为益阳养护工区第六养护队。1963年,成立县公路段。1980年改为县公路养护段。1997年7月更名为县公路局。内设四股一室一队一处12个养护班,1个渡口,2000年有279人。主要管理养护国、省道,维护路产路权,处理国省道路政案件。

桃江港航监督所      1953年11月,湖南省民船联合运输社桃江支社机构改组,称其为湖南省人民政府交通厅内河航运管理局桃江管理站简称桃江航管站)。是年12月1日正式成立。1956年,成立桃江县木帆船运输合作社,一门两牌,一套人马。1958年3月中共桃江县委决定,交通科、航管站合并为交通科。1961年10月,恢复桃江航管站。1982年,收编为全民事业单位,隶属益阳港航监督领导,1985年7月更名为桃江港航监督站,1995年7月更名为桃江港航监督所。有工作人员10名,主要负责港航监督、海事调处,船舶检验等工作。2000年机构沿袭。

桃江县交通规费征稽所      1994年1月成立,属益阳市交通规费征稽处下属事业机构。下设灰山港、马迹塘、桃花江3个分所。有工作人员25人。负责征缴小四轮、六轮、汽车类客货车辆的养路费、客运附加费和车辆购置附加税。2000年机构沿袭。

桃江县航养费征稽所    1995年3月成立,隶属市资水航道段管理,事业单位,定编5人,主要负责船舶航道养护费征缴。2000年机构沿袭。

 

第二节   公  路

概  况

1986年,全县公路按行政等级区分,有国道1条33公里,省道3条103.5公里,厂矿专用线5条47.3公里,县道6条113.1公里,乡道44条290.45公里。合计59条587.35公里。每平方公里有公路0.29公里。

2000年,全县公路有国道1条34.62公里,省道3条124.15公里,县道11条170.59公里,乡道49条402公里,通村公路217条931.74公里。总计281条公路1663.1公里,其中上等级公路79条783.6公里。每平方公里拥有公路0.8公里,已实现乡乡通公路,743个村通公路。高出全省平均水平。

1986-2000年,全县共建桥梁24座591.8延米,累计有公路桥梁156座4720.63延米。有汽车渡口4处,100米以上公路垭口10处,公路立交桥5座97米。涵洞6726处。有公路养护工班62个,养路工人288人。

境内干线公路布局为“井”字型结构。国道207线和省道206线纵贯南北,省道205线和县道032线与省道308线横穿东西。以此为骨架,干支相连,四通八达,自然形成桃江至武潭,桃江至高桥至鸬鹚渡,桃江至灰山港,桃江至马迹塘4个路网。

国  道

锡海线(G207)桃江段     系国家二类南北纵线,北起内蒙古锡林浩特,南至广东省海安县,全长3702公里,在湖南境内790.6公里,益阳市境内108.49公里,县境内34.62公里。由常德沧浪坪进入县境武潭镇界牌(起点桩号2357k+699),经武潭、马迹塘电站,与省道308线在伍家岭相接,过游河坪至泗里河范家园为终点(终点桩号2392k+317)。

G207线桃江段始修于1958-1960年,时路基宽5.5米-7.5米,路面宽3.8米-5.5米,为泥结碎()石路面。1982年,全线改成渣油路面。1985年,全线路基拓宽为10米-12米,路面扩为6.5米-7米,达到公路技术标准三级。

1983年,马迹塘电站桥坝结合桥竣工,1987年12月北岸接线与省道308线在伍家岭相接至鲁家港与原线汇合。与原线比较在县境内由33公里增加到34.62公里。1988年全线改为油路。1999-2000年,益阳市公路局投资1751万元,改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是时,交调点车密平均每昼夜为1521车次。

省  道

县境有省道3条124.15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5.92公里,二级公路45.09公里,三级公路10.12公里,四级公路49.49公里,等外公路3.53公里。

津武线(S205)桃江段     系从津市至县境武潭镇,全长137.74公里,在县境15.64公里,从汉寿丰家铺入县境良荆界至武潭镇与国道207连接。此路有水泥路面12.11公里花园台至武潭),等外路3.53公里良荆界至花园台),全国第二次公路普查定为省道。1970年施工,1972年通车。路基宽6.5米,路面宽 3.5米,泥结碎石路面。1990年,投资88万元,路基拓宽到8米-9米,路面拓宽到6米-7米,是时,多次大修。1999年投入12万元,对沧水坳段浆砌挡土墙2处,1405立方米。2000年投入360万元,对花园台至武潭段进行水泥路面改造。

桃青线(S206)桃江段    系从县境桃花江镇起,北接省道龙牛线(S308),经石牛江、牛田、灰山港、马颈坳、鸾凤山、白马桥、煤炭坝,至宁乡青华铺接319国道,全长60.61公里,在县境内37.97公里,为县境第一条公路,1956年动工,1958年10月竣工通车。原路基宽6.8米-7.8米,初为砂石路面。1985年全线路基拓宽到8.5米,路面7米,改为沥青路面。该线桃江段是桃江县城连接工业重镇灰山港的一条主要经济干线,重车多,昼夜交调点车密度为1700车次,沥青路面不堪重负。1998-2000年,益阳市公路局贷款1700万元,改造27.85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宽8米,尚有10公里为沥青路面。

龙牛线(S308)桃江段    系从岳阳龙门至湘西凤凰牛偃,全长589.54公里,益阳至桃江段原编号1837线。从益阳姚家湾起经邓石桥、谢林港进入县境株木潭,经桃花江、水口山、鸬鹚渡、大栗港、马迹塘,2000年起延伸到龙溪、敷溪入安化,改为S308线。县境长70.54公里,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15.92公里,沥青路面37.38公里,砂石路面17.24公里,是通往安化、怀化的一条重要省道。

该路桃江至马迹塘段始建于1966年,路基宽7米-7.5米,路面宽4米,砂石路面。1973-1974年改为宽6米的油路。1985年路基拓宽到6.6米-8.5米,路面扩宽到6.5米-7米。1995年,全线车密度加大,每昼夜达1686车次以上。

1995至1998年9月,历时4年,桃江县投入资金5200万元,在益阳市人民政府的领导和桃江县、赫山区政府的共同努力下,1998年10月 1日益桃一级公路全线竣工通车。该路全长24公里,其中桃江段15.92公里,属双幅四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基宽21米,设有分隔带、硬路肩,总投资1.09亿元,是一条标准较高的公路。结束了县境无高等级公路的历史。2000年1月,S308线马迹塘至安化小淹段公路开工建设,长17.24公里,砂石路面,二级公路。由国家和省市县四级投资,市县两级组织指挥机构,并成立公司,按业主制经营修建,工程由中铁16局、常德路桥公司和益阳市路桥公司三个标段施工。桃江段总投资5223万元,其中桃江县人民政府自筹1500万元,国债投资2450万元,省市配套资金1273万元。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

县  道

县境有县道11条170.59公里,其中三级公路26.22公里,四级公路135.01公里,等外公路9.37公里。

杨桃公路(X016)    系从益阳资阳区迎风桥杨保村入县境牛潭河太阳村至桃花江镇,全长30.69公里,其中桃江段长7.32公里,四级公路,1969年建成通车,路基宽6.5米,路面宽3.5米,泥结碎石路面。1991年11月改道桃江船厂后山。1991-1994年路基扩宽至7.5米,路面扩宽至6米。铺装1528米水泥混凝土路面。

杨修公路(X018    系从益阳市资阳区杨林坳河堤村入县境康家村至修山,全长14.45公里,其中桃江段长9.37公里,等外公路。1968年始建,1969年通车。路基宽7米,路面宽5.5米,泥结碎石路面,原为乡道。全国第二次公路普查确定为县道。

谢灰公路(X028    系从益阳赫山区荷叶塘入县境源嘉桥石壁至石洞,连接省道S206线。全长27.54公里,其中桃江段长6.06公里,四级公路。1969年始建,1970年通车。时路基宽5.5米,路面宽3.5米-4.5米,砂石路面。1993年拓宽到7.5米-8米,路面宽5米,并改成沥青路面。

灰横公路(X029     系由灰山港竹鸡坡至宁乡横市,全长8.98公里。其中灰山港至金沙洲6.04公里为三级公路,金沙洲至横市 2.94公里为四级公路。建于1958年,当时路基宽6.5米,路面宽4米。1994年路基拓宽到7.5米-8米,路面宽6.5米-7米,初为砂石路面。1987年灰山港至金沙洲6.04公里改为沥青路面。

株桃公路(X030    系由县境株木潭至桃花江镇金盆路,全长14.45公里,三级公路。是原省道1837线一段,因S308线改线不再作为省道,1999年降为县道,路基宽7.5米-8米,路面宽6米,沥青路面。

乌三公路(X031)   系由县境乌旗山乡通往汉寿崔家桥三和村,全长8.22公里,四级公路。1968年竣工通车,初路基宽6.5米,路面宽4米,砂石路面,由桃江县公路局管养,1999年交由县交通局养护。是年投资30万元,对全线进行大修。2000年路基拓宽到宽7.5米,路面宽5.5米。为泥结碎石路面。

桃武公路(X032     系由县境桃花江镇经修山、三堂街、合水桥、 耐⒆耐 耏鱼乍埠至花园台与省道S205线衔接,全长44公里,四级公路。其中桃花江至修山渡口14公里,含轮渡470米,由县公路局管养,30公里由县交通局管养。1970年始建,1972年通车,时路基宽7米,路面宽5米,砂石路面。1989-1992年,投资88万元,路基拓宽到7.5米-8米,路面宽6.5米-7.5米。1993年桃江至修山段由砂石路面改为沥青路面。

桃高公路(X033    系由桃花江镇至高桥乡,途经花桥、金柳桥、横马塘,北端连接省道S308线,南面与县道牛鸬公路接线。全长14.37公里。1970年建成通车,初长15.2公里,路基宽6.5米,路面宽3.5米-4.5米,泥结碎石路面,微丘四级公路。1989年,昼夜车流量800车次以上。全线路基拓宽到7.5米,路面7米。1996年冬,路基拓宽到9米,路面拓宽到8.5米。2000年春,全线改建成5.5米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总投资316.6万元,是为县境县乡公路中第一条水泥混凝土公路。在全国第二次公路普查中由乡道升为县道。

 牛鸬公路(X034    系由县境牛田镇为起点,经乌龟石、清泉、苏团、高桥、石井头至鸬鹚渡沙河湾与省道S308线相接,全长26.27公里,四级公路,砂石路面。1959年始建,1973年通车。路基宽6.5米,路面宽4米。该路为马迹塘通往灰山港的捷径。

牛大公路(X035)    系由牛田镇至安化大福,全长33.38公里,其中桃江段长26.27公里,东与省道S206连接,西达大福镇,四级公路。该线由牛响线、枫树坳至天井山两段公路组合而成,原为专用公路和乡道公路,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定为县道。牛田镇至枫树坳16.1公里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枫树坳至大福10.17公里为砂石路面。牛田至枫树坳段1958年始建,1963年通车。路基宽6.5米,路面宽6米,原由桃江锰矿管养。枫树坳至天井山段7.17公里,于1978年建成通车,路基宽6米,路面宽4.5米。天井山至北疆坳段3公里,于1978年始建,1986年改建,1993年扩建,路基宽7米,路面宽6米,四级公路。

茅东公路(X039    系由县境茅坪至安化东坪,全长62.67公里,其中桃江段长5.36公里,三级公路,沥青路面。该线原为省道1820线怀桃线的一部分。因新的怀桃线通车,在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中降为县道。该路于1969年动工建设,1971年4月建成通车,路基宽6.5米,路面宽5米,初为砂石路,1985年改建成沥青路面。

乡  道

2000年,县境有乡道49条402公里。后经全国第二次公路普查重新确定,县境有乡级公路35条335.78公里,其中四级公路178.41公里,等外公路157.37公里。2000年始,通24个乡镇机关的乡级公路陆续进行水泥路改造。主要乡道分述如下:

瓦马公路(Y542    耏⒆耐 耏鱼乍埠回族乡瓦渣湾至马迹塘电站公路,全长11.11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基宽5米,路面宽4.5米,有桥一座,涵洞11处,微丘四级公路。1968年初建,1970年基本可通机动车,路基宽4米,路面宽3.5米,为等外级公路 。1999年,筹资190万元,动工将砂石路面改为水泥混凝土路面。2000年底竣工通车。此路是县境第一条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的乡道。

川灰公路(Y508    源嘉桥至灰山港,全长20.13公里,四级公路,1985年前系等外路,通而不畅。1994年拓宽改造,路基加宽到9米,砂石路面,线型流畅,路况好,晴雨畅通。

灰崇公路(Y509    灰山港到崇山口,全长9.18 公里,四级公路。1974年通车,砂石路面,路面宽6.5米,路面宽5米。

鸬板公路(Y530    鸬鹚渡到板溪锑矿,1970年建成通车。全长17.16公里,路基宽7米,路面宽5米,为四级公路。原为板溪锑矿专用公路。1982年8月,交县交通局养护。全国第二次公路普查时定为乡道。

表12-1桃江县2000年乡道一览表(点击下载)

通村公路

2000年,县境有通往各行政村和自然村的公路217条931.74公里,其中路面4.5米宽,进入全国通村公路网的有29条118.4公里,未进网的188条813.26公里。已入网的公路中,有水泥路3条 13.85公里;未入网的公路中,有水泥路6条22.74公里。县境已通公路的村743个,通车率96.1%。

通村公路多为农村便道经逐年改造而成,技术等级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出行要求的提高,一些村道以村为单位自发集资,改造成水泥路。主要村道分述如下:

梨树桥汪家坪公路    梨汪公路长2公里,路基宽3.5米,路面宽3米,建于1978年。2000年由当地村民集资,全线改建成水泥混凝土路面。

车村石牛江公路    车石公路长3.5公里,路基宽4米,路面宽3.5米,建于1982年。2000年始建设水泥路。

花园洞文家渡公路     花文公路长2.65公里,路基宽3.5米,路面宽3米。建于1979年,2000年始筹资建设水泥路。

朱家洞简家棚公路    朱简公路位于松木塘镇桥头河村,长3.4公里,该路由县交通局从1994年连续4年资助修建而成。终端为盘山公路,有石灰石矿一座。

水竹溪小陂头公路    水竹溪至小陂头公路长15.5公里。因高山阻隔,原来这里原材料运不出去,当地青年人纷纷外出。1995年修通公路,本地竹木资源源源输出。

马迹塘电厂马迹塘镇公路    电厂至马迹塘镇公路,长10.81公里,建于1976年,路基宽5米,路面宽4.5米,2000年当地村民自发筹资100万元,修建成水泥路。马迹塘电站插马迹塘镇,比依国道行驶至马迹塘镇近4公里。

旅游公路

2000年,县境已建成4条旅游公路。

洪山竹海观光公路    北起猴栗岭,与县道株桃线(X030相接,穿越竹海,南与省道龙牛线(S308)相连。全长7.5公里,其中水泥路3.7公里,沥青路1公里,砂石路2.8公里。路基宽6米,路面宽4.5米,四级路标准。1997年通车。路基由当地政府和竹海管理处投资建设,路面由市、县交通局出资68万元改造完成。

浮邱山旅游公路    1990年初,由浮邱山乡组织村民集资、投劳,始修建杨浮乡道梅浮段(梅林寺至浮邱山),连接杨许线,与省道龙牛线(S308)相接,全长10.03公里,1992年建成砂石路。2000年,由乡政府组织对杨家坳至梅林寺段5.83公里进行水泥路面改造,投资216万元,路基宽7米,路面宽6米。梅林寺至浮邱山段4.2公里仍为砂石路面,路基宽5.5米,为等外公路。

罗溪瀑布旅游公路    2000年始,高桥乡筹资组织村民修建石井头至罗溪旅游公路,全长14.1公里,北接县道桃高线(X033),西南直通罗溪瀑布景点,路基宽5.5米,为等外公路。

桃花江森林公园公路    1958年修建,长16公里,路基宽7米,路面宽6米,四级公路。2000年始,筹资480万元,改造成水泥路,该路东接省道桃青线(S206),是县道牛大X035)线的一部分。全国第二次公路普查前为桃江锰矿专用公路。

桥  梁

1986年,县境有大型公路桥梁3座687延米,中小型桥梁129座3441.83延米。1987年后,新修中小型公路桥梁24座591.8延米,分布在国道2座19.3延米,省道7座158延米,县乡道7座190.1延米,通村公路8座224.4延米。2000年,县境共有大、中、小型公路桥梁156座4720.63延米,其中跨资水桥1座,跨溪水桥155座。

桃江县1986-2000年新修公路桥梁统计表

12-2

序号

桥    名

桥    型

长度()

宽度()

净高()

所在线路

竣工年月

设计荷载

1

桃花江二桥

箱梁

96

 

21

 

8.6

 

省道龙牛线

1997.12

汽—20

2

花田村桥

板梁

57.5

 

 6.5

 

7

 

乡道九苏线

1987.5

汽—15

3

黄金桥

双曲拱

49.5

 

 5

 

6.9

 

通 村 公 路

1992.10

汽—15

4

犀牛桥

板拱

41.4

 

 7.4

 

8.3

 

县道桃武线

1994.6

汽—15

5

首溪港桥

空腹式石拱

37.4

 

 5

 

7

 

村道牛首线

1991.12

汽—15

6

秀江桥

空心板

30.5

 

 4.1

 

4.6

 

通 村 公 路

1988.10

汽—15

7

寒基碑桥

空腹式石拱

32

 

 4.9

 

3.5

 

乡道川灰线

1989.12

汽—15

8

长安桥

空心板

31

 

 8

 

5

 

通 车 公 路

1996.3

汽—15

9

和合水碾桥

空腹式石拱

26

 

 7.51

 

5.45

 

通 村 公 路

1987.12

汽—15

10

苍葭塅桥

板梁

13

 

 4

 

4.2

 

县道牛大线

1990.4

汽—15

11

红卫桥

板梁

  9

 

 9.2

 

1.5

 

乡道杨许线

1990.7

汽—15

12

三贫港桥

板梁

10

 

12

 

5.2

 

国道207线

1991.6

汽—20

13

杨家冲桥

板梁

  9.3

 

11.5

 

2.5

 

国道207线

1991.11

汽—15

14

长乐桥

板梁

18.2

 

  7.7

 

3.5

 

县道桃高线

1995.5

汽—20

15

株木潭桥

板拱

16

 

21.5

 

4.4

 

省道龙牛线

1997.1

汽—20

16

下高桥

板拱

14

 

21.5

 

4.2

 

省道龙牛线

1997.7

汽—20

17

宝丰湖桥

板拱

  8

 

21.5

 

3.2

 

省道龙牛线

1997.12

汽—20

18

学堂湾桥

板拱

  8

 

21.5

 

3.4

 

省道龙牛线

1997.12

汽—20

19

船形湾桥

板拱

  8

 

21.5

 

3.2

 

省道龙牛线

1997.12

汽—20

20

石高桥

板拱

  8

 

21.5

 

3.6

 

省道龙牛线

1997.12

汽—20

21

戴家冲桥

板拱

  6  

 

 6.5

 

2.1

 

  通  村  公 路

1987.9

汽—15

22

复兴桥

乱石拱

24  

 

 7

 

8

 

通 村 公 路

1987.9

汽—20

23

泥湾桥

钢混

20

 

 8

 

8.26

 

通 村 公 路

1996.11

汽—20

24

牛剑桥

钢混

19

 

 7.5

 

5

 

乡道牛苏线

1988.10

汽—15

 

 

 

公路渡口

1986年,县境有国家公路汽车渡口马迹塘、修山2处,地方公路汽车渡口牛潭河1处。乡镇自筹资金修建的湖莲坪乡民间汽车渡口1处。2000年,增设舒塘民间汽车渡口1处。

马迹塘渡口    建于1967年10月,位于马迹塘镇下首1公里处,原为国道锡海线(G207)公路渡口,1988年1月1日因国道207线改线而撤销。

修山渡口    建于1961年,位于修山镇,连接桃江、武潭县道,期间曾因设备缺乏而停渡。1976年9月,渡口由县交通局管理,1980年,交县公路局接管。渡口码头南岸最小宽8.2米,长63米,北岸最小宽7.7米,长85米。浮水设备,刚开渡时有木质拖轮、双车板船各一艘,1985年,有钢质3车、4车渡船各1艘,钢质拖轮2艘,配有柴油动力177千瓦。日渡车量达352车次-500车次。2000年,有轮渡驾驶4人,司机3人,渡工11人,服务员1人,共计19人。年收过渡费25万元。

牛潭河渡口    位于县道杨桃线。1986年前由牛潭河乡政府直接管理,时有木质8.8千瓦拖轮1艘和木质双车板船1艘,1988年8月23日,县交通局接管。新增钢质拖轮3艘,265千瓦,6车钢质板船2艘。南北岸码头扩建加长到195米,码头路基加宽到12米-14米,渡运能力由1986年每昼夜60车次逐年增加到2000年250车次。有工作人员14名。年收过渡费20万元。

湖莲坪渡口    位于三堂街粮站上首,民间渡口。是连接三(堂街)栗(山河)线与沾溪至湖莲坪段的重要纽带。渡运设施属湖莲坪乡管养 。1985年8月设渡,置有木质双车渡和拖轮各一艘,日40车次左右。1989年2月20日报经省、市交通部门批准,调拨钢质拖轮1艘,53千瓦,钢质三车板船1艘至渡口。实行以渡养渡,有渡工5名,每昼夜往返4渡-6渡。

舒塘渡口    位于修山镇舒塘,系民间渡口,当地村民自发组织,由个体联户12人组成,为主者龚新元,2000年5月经桃江县人民政府批准设渡。渡工5名,有拖轮1艘53千瓦,三车板船1艘,渡运量昼夜5次-6次。晴通雨阻,洪水不渡。

公路养护

1986-2000年,县境公路养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规定,实行分级管养 体制。国、省道和桃江至修山、株木潭至桃江、谢林港至灰山港、横市至灰山港、牛田至鸬鹚渡等5条县道,由桃江县公路局管养。修山至花园台、迎丰桥至桃江、乌旗山至崔家桥5条县道由县交通局公路站管养。乡道由县交通局公路站会同各交管所和公路辖区内乡镇,以农民代表工的形式统一管养。村级公路由受益村民委员会管养。专用公路由专用单位出资管养。益桃一级公路由益桃一级公路管理处管养。

1986年省公路局检查,县境好路率97.9%,乡道好路率69.1%,专用公路好路率52.8%。1987-1993年,县境好路率连续6年名列益阳市第一,受到省交通厅铜牌奖励,省公路局授予桃江县“公路养护双文明单位”称号。

1993-2000年,将原来都是砂石路面的县道、乡道和专用道路逐步改为砼路面。对国道207线,省道1837线和1824线,全面进行了砼路面硬化。

第三节   水  路

航  道

通航能力    1986年,县境有资水干流航道102公里,支流航道6条108.5公里可通航。之后,除资水通航外,只有志溪河13公里可季节性通航。资水境内干流航道等级为5级,现状为6级,县城以下可通100吨以上船舶,季节性通航限通300吨级船舶。县城以上可通航70吨级钢质机动甲板驳。志溪河航道为7级航道,是湖南省最早的渠化河流,发源宁乡县新塘湾,全长65公里,通航里程53公里,其中县境通航13公里。1986年前可通航15吨船舶,年运量5万吨。1991年闸坝移交当地县管养后,除有小船筏10吨以下可航行外,10吨以上船舶基本停航。

通航设施    资水境内马迹塘电站船闸,建于1979年8月,1984年扩建,闸室由原60米加长到220米,年通航能力100万吨,通航船只100吨。境内航标,全程设置40座三类杆型标,年设标6000座标天,设标时间在每年的2月前10月后的枯水季节,由益阳航道段4名职工实施。

港口码头

1986年,县域6个港区共有码头19个,其中直水客运码头4个,横渡客运码头7个,货运码头8个。2000年,县境有码头39个,其中直水客运码头9个,横渡客运码头7个,货运码头3个,砂石码头20个。1989年6月,县人民政府确定桃江为港口,下辖城关、修山、三堂街、大栗港、武潭、马迹塘6个港区,2000年,6个港区货物吞吐量年89万吨。

桃江港    位于桃花江镇,处资水下游南岸,顺资水东下26公里至益阳港,溯流而上126公里至安化港。

1986年,港口年货物吞吐量32万吨,其中进口10万吨,出口22万吨,旅客发送量共34.75万人次。

2000年,桃江港区上起寡婆矶,下至半边山,陆域面积4157平方米,水域面积98.6万平方米,岸线总长5.8公里。有码头16座,泊位21个,最大靠泊能力300吨级,另有客运泊位2个,为水运服务的仓库一栋,148平方米,堆场2处,3753平方米,年货物吞吐量5.5万吨,旅客发运量28.8万人次。因上游水电闸坝碍航难通舟楫,少雨季节河床枯竭,难以常年通航,公路运输迅速发展,水运优势渐失,客货大都弃水走陆。

港区历年平均气温13.2 ,平均降雨1553毫米,平均降雨日166天,平均雾日25.4天,历年最高水位44.44米,最低水位33.38米,平均流量722立方米/秒。自古至今无冰冻史。

桃江港下辖5个港区,自县城溯资水而上,依次为修山、三堂街、大栗港、武潭、马迹塘港区。

马迹塘港区    位于沂溪与资水汇合 处,港区总面积为160万平方米,陆域面积8170平方米,水域面积159万平方米,港区岸线长度10公里,包括马迹塘电站。有码头8个,设泊位12个,最大靠泊能力120吨。

马迹塘港区货物吞吐量仅次于桃江港口,港区货源主要为煤炭、茶叶和土特产,1986年吞吐量为4.4万吨。

马迹塘是因地理位置而成为安化进出货物的中转站,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武汉失守,长沙告急,难民、商贾纷至沓来,马迹塘生意兴隆,中转货物增多,形成港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化清塘煤炭,滔滔不绝运往马迹塘,通过水路运往洞庭湖一带,经久不衰。自马迹塘电站蓄水发电后,货源逐渐开始萎缩。2000年货物吞吐量为1.5万吨,旅客发运量4万人次。

其他港区    包括武潭、三堂街、大栗港、修山。抗日战争时期,三堂街镇成为货物集散中心,盛极一时,港区长度1.5公里,到公路兴起之前,亦较繁荣。年货运量达3万吨。2000年除砂石运量10万吨外,其余货源已不再走水路。武潭镇濒临资水,陆路亦便,公路兴起之前,有集散货源2万吨,公路交通发达后,运量渐减,2000年仅存砂石货源年8万吨左右。大栗港港区曾经十分红火,运量达5万吨,自从公路发展,港区仅存小量客源,货物有年砂石3万吨左右。修山港区亦如此,仅有年砂石量2万吨左右。

半边山码头    1989年3月经省交通厅批准,投资377.6万元建设。1998年10月初步建成,完成直立式码头200米,自排涵洞140米,综合仓库563平方米,围墙230米,回填石渣35469立方米,流动机械库存、配电室等159平方米,供电设备1套,吊车3台,吊斗2个,已建成4个码头,7个泊位。因道路路面未完工,水面狭窄、水浅而不能投入生产,成为砂石吞吐码头。

民  渡

古称津渡。据旧志记载,明代以来,资水及志溪、桃花江、沂溪、沾溪,均先后择地设置津渡。清同治年间有渡口56处。1957年3月,县境有渡口90处,渡船94艘,渡工76人,1986年,尚存48处。2000年,因陆路交通发达,桥多,渡减。义渡不复存在,仅存有偿民渡25处,渡船30艘。

民  桥

县境山峦遍布,村落纵横,除资水外,另有大小溪河152条1800公里,民桥数以千计,有“千桥县”之称。1986年,县境有各类民桥1302座,1986-2000年期间,通过民办公助建民桥463座5411延米。2000年,县境累计有民桥1765座。

第四节   铁  路

益阳铁路桃江段

1960年5月18日建成通车,轨距762毫米。自益阳市赫山区龙山港南经邓石桥、道子坪、泥江口、黎家坪入县境源嘉桥至灰山港镇。1969年又修通灰山港往东经赫山区堤卡子至宁乡煤炭坝一段。益阳铁路桃江段长31公里(含支线)。有山口湾、黎家坪、灰山港、灰矿矿车道跨线桥和马颈坳公路跨线桥等大、中、小桥15座、长328.87延米。有黎家坪、白竹村,八三和灰山港4个车站。灰山港段还修有通往原益阳地区钢铁厂、老灰矿、新灰矿、水泥厂及县船形山石料厂开采场5条支线。

1983年,年客、货运量分别为23.5万人次和24.23万吨。货运业务主要承担益阳地区石灰矿、八三煤矿、裕民煤矿、水泥厂、桃江铁矿、桃江锰矿及县属乡镇企业的煤炭、水泥、石灰运输。

1986年起,因公路交通发达,铁路客运量减少。是年客运量18.2万人次,以后逐年下降,2000年为1.5万人次。

1999年1月1日,灰山港车站拆除,货运终止。

2000年,益阳娘娘庙码头废弃,铁路和水路的联运中止,益阳铁路基本全线停止营运。

石长铁路桃江段

石长铁路西起焦柳铁路的石门县北站,东接京广铁路长沙地区捞刀河车站,跨越湘资沅澧四水,途经常德、益阳、长沙3市的12县()。铁路正线总长259.9公里,站线108.8公里。益阳境内66.67公里,县境26公里,从县境修山镇檀树界村进入,经修山、牛潭河、花果山进入益阳。1993年10月18日,石长铁路桃江资江特大桥开工,西起牛潭河乡划船港村,跨越资江东至花果山半边山村,桥长795延米,箱梁结构。在县境有隧道8条,总长1307米,最长的牛潭河乡邓家村隧道,长413米,其次是花果山乡亮轩公隧道,长205米。1997年11月,石长铁路桃江段铺轨进入益阳境内,1998年1月8日,铺轨全线贯通。是年10月1日投入试运行。10月16日,第一趟长沙至张家界的618次客车7时30分从长沙发车,9时23分到达益阳车站,10分钟后进入桃江境内。

县境设有桃花江和三官桥2个车站。

桃花江站     四级站,位于牛潭河乡先锋村,站内设4股道3582米。有职工27人。日经过客、货车15列。1998年建成开通货运,至2000年,客车尚不停靠。

三官桥站      位于修山镇三官桥村,设2股道,有站、台各1个,1998年建成,至2000年未投入使用。

洛湛铁路桃江段

洛湛铁路北起河南洛阳,经湖北、湖南、广西抵达湛江,全长2063.9公里。湖南从北到南贯穿中西部7市12县(),全长398公里。益阳从石长线处接轨,向南延伸,经赫山区龙光桥镇、石笋乡、泥江口镇入县境,经源嘉桥、河溪水、灰山港3个乡镇,39个行政村,从灰山港镇庙湾里村处出境入宁乡县。益阳境内长38.6公里,县境内长16公里。

洛湛铁路益阳段设有3个车站,其中桃江有灰山港车站。2000年12月27日益阳段正式开工。

第五节   交通运输

道路运输

运力运量    1986年,县境有运输车辆1066辆,其中客车130辆,货车936辆。完成客运量61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1567.5万人公里,客运收入494.6万元。完成货运量38.1万吨,货运周转量3682.6万吨公里,货运收入692.1万元。另有拖拉机1991辆,其中手拖2617辆,方拖146辆。是时,运输市场完全开放,个体运输异军突起,专业运输单位垄断地位迅速下滑。1998年,专业运输单位彻底退出货运市场,专事客运。2000年,县境有各类机动车11492辆,其中客车431辆7459座,货车1180辆,小车2500辆,小四轮380辆,小六轮329辆,变型拖拉机1115辆,拖拉机821辆,摩托车3067辆,三轮车717辆,漫漫游952辆。

道路客运      1986年,县境拥有营运客车120辆4802座。客运营运线路33条,其中跨省区线路4条,跨县7条,县境内22条,日发班次189次,年完成客运量49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2985万人公里。客运收入495万元,客运市场个体客车占客运市场四分之一,竞争态势已露锋芒。1989年,客运市场竞争激烈。个体客车户有客车57辆1710座;湘运桃江车站有客车89辆3560座;县汽运公司有客车38辆1444座。1990年,县境有营运客运车辆168辆,6480座,完成客运量715.93万人,18477万人公里,运输收入完成1139.7万元。有跨省区线路14条,区内线路55条。其中湘运桃江公司客车76辆,3420座位,完成客运量481.66万人,客运周转量完成8788万人公里,运输收入520万元。县汽运公司客车15辆,660座位,完成客运量25.6万人,周转量1305万人公里,运输收入完成207.7万元。装卸运输公司客车6辆,270座,客运量完成86.97万人,周转量完成3044万人公里,运输收入50万元。社会个体客车71辆,2130座位,完成客运量121.3万人,周转量5340万人公里,运输收入完成362万元。桃江客运公司有跨区线7条,区内22条,灰山港公司区内线1条,县汽运公司跨省线1条,跨区2条,区内14条,装卸运输公司跨区3条,区内1条,个体跨区1条,区内17条。是年,开始运输市场治理整顿,对运力进行宏观调控,严格运力审批制度,1991年,社会营运客车下降到65辆。1994年以后,南下打工者日多,湘运公司、县汽运公司、灰山港211车队陆续开辟长途客运线路。1996年,社会客车88辆,1227座,专业运输企业桃江客运公司98辆,3680座位,灰山港公司28辆,604座,桃江县汽运公司34辆,1497座。车辆急剧攀升与有限的旅客资源发生了矛盾,逼着各家在市场上纷纷开辟跨省、跨区、跨县和县内运输新的线路。1997年县汽运公司成立城郊中巴车队。先后开通桃江至梅林寺、高桥、修山、花果山、株木潭、增塘、石牛江、长江村8路专线中巴。1999年元月,湘运桃江公司组建湘大出租车有限公司,一次购入20辆六座昌河面的出租车。2000年,全县已有客车441辆8247座,客运班线51条,其中跨省、区21条,区内30条,境内班线35条,共计86条。日发班车507班。完成客运量1058.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6164.6万人公里,客运收入3177.73万元。

道路货运     1986年县境有货车1159辆,其中专业企业98辆,即湘运桃江车站48辆336吨,灰山港211车队40辆360吨,县汽运公司10辆60吨。三家年完成货运量29.39万吨,货运周转量2857.5万吨公里,运输收入611.1万元。因竞争激烈,1998年,专业货运全部被挤出局,民间个体占据了整个货运市场。2000年,全县有货车1180辆,其中个体货车1053辆,完成货运量1004万吨,货运周转量50200万吨公里。

桃江县1986-2000年营运车辆统计表

12-3                                                                                                                                    单位:辆

年    份

合    计

其    中

运    输

拖拉机

小四、六轮

摩   托   车

三、五轮及

摩   托   车

客  车

货  车








1986

3991

 

137

 

1159          

2617          


78          


1987

3285

 

142

 

1242          

1758          


143          


1988

4390

 

155

 

1573          

2473          


189          


1989

4209

 

172

 

1640          

1924          


473          


1990

4185

 

292

 

1463          

1920          


510          


1991

5713

 

262

 

768          

4070          


613          


1992

6134

 

279

 

817          

4330          


708          


1993

6350

 

296

 

869          

4606          


759          


1994

7014

 

315

 

924          

4900          


875          


1995

7614

 

335

 

983          

5213          


1083          


1996

9143

 

357

 

1046          

5545          


2195          


1997

10481

 

380

 

1113          

5899          


3089          


1998

8534

 

404

 

1184          

2540          

845          

3561          


1999

7763

 

429

 

1259          

2453          

896          

3129          


2000

8427

 

441

 

1180          

1983          

1114          

4150          


 

 

 

装卸搬运   1986-1992年,县装卸运输公司生产稳定,效益良好,年均装卸量60万吨以上,搬运量2.5万吨左右。先后进行了装卸工具、港口设备、码头等方面的投资建设 。1992年底,公司有员工602人,港口装卸码头6个,厂矿作业码头6个,吊车9台(30),小四轮12辆,铁板车72辆,完成装卸量60.6万吨,搬运量3.2万吨。1993年,社会装卸人员迅速打入市场,专业装卸业务迅速下滑,马迹塘、三堂街、武潭等地专业码头相继停业。1994年后,桃花江镇修建防洪大堤,张家码头、弄溪桥码头、百货公司仓库码头消失,仅剩下小河口一个码头,业务锐减70%。2000年,公司仅有灰山港、桃花江镇两个装卸业务处4个作业点苦撑门面,勉强维持生产。

专业装卸公司业务的萎缩,带来了民间装卸业的发展。2000年,个体社会装卸搬运量占全县总量的90%。

汽车维修     1986年,县境有专业汽车维修厂家4家。是时,桃江县汽车修配厂有干职工91人,厂房225平方米,各种机械设备28台(),基本做到大修不出厂。年修理能力由351辆次增加到4317辆次。1988年后,汽修厂修理业务下降,转而开发新产品。1991年生产汽车叶子板、挡泥板、三吨汽车吊等新产品。因销售不旺,1993年3月,被迫停产。1996年破产。

桃江客运公司汽修厂。二类维修企业。2000年有厂房面积1800平方米,有37名员工,设备55台,烤漆房1间。年修车3400台次,其中二类400车次,小修专项3000车次,年产值40万元左右。

灰山港运输公司汽修厂。二类维修企业。2000年有厂房面积400平方米,员工11人。有汽修设备共13台套。年修车1500台次,产值12万元左右。

桃江汽运公司汽修厂。二类维修企业。2000年有场地3169平方米。有员工25人,设备21台()。年修车2500台次,产值30万元左右。

1988年9月,县境有社会个体汽修厂家149家,从业人员524人,其中三保2家,二保18家,小修43家,专业修理店85家。2000年,县境有社会维修厂店108家,从业人员446人。其中二类维修企业9家,有2家为县财政拨款机关车辆定点修理,对外不承揽业务。

运输服务      1986年,县境运输服务沿袭1980年的运输“三统”(统一货源、统一调拨、统一结算)管理,具体业务由县联运办和各区、镇、交通运输管理站负责。1992年,成立县货运配载中心,承担交通行政以外的其他运输服务。1998年因运输业务萎缩而自动消亡。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运输服务机构迅速增加。2000年,全县有货物运输代办点20处,洗车场点123处,客运代办点2处,信息配载点4处,停车场服务点8处,驾驶员培训基地1处。1995年6月,成立益阳市桃江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基地,租用桃江县红茶厂厂房,购教练车6辆,至年底,培训机动车驾驶员300余人,创收120万元,后变更为桃江驾校(县交通局管理)。1998年,征地2.2公顷,兴建教学办公大楼等3000多平方米,硬化训练场地10000平方米,添置教练车25辆,达到高标准二类驾驶员培训学校。被交通部授予“双文明汽车驾驶员学校”称号。驾校开办以来,培养各类驾驶员8730余人。创收1740万元。

站场建设与管理      县境汽车站场都集中在专业企业和管理机关。

湘运桃江车站(桃江客运公司)。国家二级车站,始建于县城宝塔街小河口,1981年起,在桃花西路新站营运。1982年5月,全县客运由湘运桃江车站统一经营。1984年4月,改为湘运桃江公司,管辖桃江车站、灰山港车站、马迹塘车站及17个代办点1个车队。桃江车站降为湘运桃江公司二级机构。

湘运灰山港车站。国家二级车站,位于灰山港镇向阳花村,1958年6月建成,1960年增建站房385.9平方 米。1975年湘运69车队迁驻。1993年,灰山港站与湘运211车队合署办公,灰山港站降为湘运灰山港公司二级单位。

湘运马迹塘车站。国家三级站,位于马迹塘。1960年建成,货运为主,兼营客运。1972年11月迁至马迹塘镇二房村,站房面积439.8平方米。1983年起,只经营客运,夜宿客车3辆,接送过路车16次,年客运量25.1万人次,属湘运桃江公司二级单位。

湘运牛田车站和武潭车站。国家四级站,均由代办点提升为站。1995年牛田站划归湘运灰山港公司,武潭站仍属湘运桃江公司二级单位。

县汽运车站和客站。国家三级站。县汽运车站,位于城关镇花桥路南侧交通巷1号,1976年建成,从事客货运输。1988年县汽运公司在桃花路南侧购买县经委原办公楼一楼及地坪,经营客运。“老站”与“客站”各自负责不同班线的客车始发。

桃花江社会停车场。位于县城桃花西路南侧,面积0.8公顷。办公楼280平方米,供进城短途货车停放。1996年建成使用,由交通局运管所管理。

县境站场按行业归属管理。县交通局要求站场建设“三优”(优质服务、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三化”(服务全程化、管理规范化、质量标准化)。各站场据此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既方便了旅客,又保证了站场安全。

水路运输

水路客运     1986年,县境有客船18艘,770座,其中航运公司3艘,240座,个体运输户15艘,510座。有客运航线6条163公里。其中航运公司2条60公里、个体运输户4条103公里。年客运量79.2万人次。1993年,专业企业自动退出水路客运。2000年县境有客运船舶36艘790座,均为社会个体运输户,有客运航线4条,41公里。客运横渡11处,航运公司2处,个体运输户9处,年客运量46.3万人次,其中县航运公司12.3万人次,个体运输户34万人次。

水路货运        1986年县境有货运船舶408艘,9626吨,其中县航运公司355艘,8506吨,个体运输户53艘,1120吨。年货运量41万吨。2000年全县有货运船舶138艘,5278吨,其中航运公司49艘,3378吨,个体社会船舶89艘,1900吨,年货运量30万吨(包括砂石)。

船舶修造      县境船舶修造经历了由民间工匠单独或合伙承揽,到以专业修造为主,工匠承揽为辅的发展过程。1980年初,县航运公司建造了桃江第一艘钢质船,后陆续发展。至1986年,共建造70吨级钢质机动甲板驳船64艘,4059吨,水泥船25艘,893吨,木质船278艘,3554吨。此后,水运萎缩,县航运公司停止内部船舶修造,是年为社会造船3艘,360吨,至2000年,共为社会造船56艘,7170吨。社会工匠主要修补船只,造船为3吨以下划子,供当地村民自用。

第六节   交通规费征收

交通规费由国家和省人民政府批准征收,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及各种专项费用。

1986-2000年,县境规费征收按照道路、水路两块,根据不同费种分别设置机构和人员,道路有15个站所,242人征费。水路有5个所,59人征费。道路、水路计有征收机构20个,征收人员301人,年征收费种13项2700万元左右。

公路规费

县境公路交通规费征收有公路养路费(包括汽车养路费和各种机动车辆养路费)、车辆购置附加费(税)、车辆通行费、客运附加费、货运附加费、公路运输管理费、车辆过渡费等。

公路养路费    县境汽车类养路费由桃江县交通规费征稽所征收,其他机动车由县交通局征收。

1985年元月,县境公路养路费依照省人民政府文件规定适当提高比例,即吨车月收费由85元提高到104元,拖拉机比照汽车费额减半征收。大中型拖拉机由每月每吨42.5元调整为52元,仍按5个月包干缴纳养路费,手扶拖拉机调整到每月26元。县内大中型拖拉机年台包干征收260元,手扶拖拉机年台78元。

1989年11月1日起,省调整养路费率、费额,即客车月吨征收150元,货车月吨征收130元,手扶拖拉机按全年5个月包干,两轮摩拖车每月征收5元,全年50元一次性包干缴清,侧三轮摩拖车每月7元,全年70元一次性包干缴清。县内手扶拖拉机年台325元,侧三轮年台70元,两轮年台50元。

1995-2000年养路费调整为每月每吨180元。

车辆购置附加费    1985年5月11日起,国家开征车辆购置附加费,费率标准1985年至1993年国产车为销售价的10%,进口车15%,1994年后均为10%。车购费的征缴,1993年前县境汽车以下由交通局征收,汽车以上由市交通局征收。1994-2000年,统一由市交通规费征稽部门征收。

客运附加费     1987年7月1日起,县境开征公路、水路客运附加费。征收标准:在客运票价基础上,每人公里加2分钱。1993年1月起,改按计费座位计算,计征标准为每座每月80元-120元,分跨省、经济干线、跨县和县内等档。在城市内从事营运的客车,按每月座80元-90元计征,地、州、市所在地5座以下的出租车,统一按每月每车480元,县()按每月每座400元计征。载客营运的二轮、正三轮摩托车按每月每座80元计征。计征可采用包干办法,除当年购置的新车外,次年起可实行包干计征:购车后的第二年为11个月,第三、四年为10个月,第五、六年为9个月,第七年以上的为8个月。客附费1993年由县交通局征收。1994-2000年起由市交通规费征稽处下属桃江所征收。

公路货运附加费     开征于1993年1月1日。征收时与养路费一并征收,标准按每吨公里2分计征,或每月每吨30元包干缴纳。其他货运类机动车辆参照月吨30元标准按养路费的不同类别标准计征。县境汽车类由桃江交通规费征稽所征收,其他机动车由县交通局委托各交管所征收。

公路运输管理费    1987年,运管费按经营者营业收入的1%计征,后各个时期费率标准一直未变。县境运管费征收除对客运车辆根据座位数和经营线路分别征收外,其余车辆实行包干定额征收。至2000年其征收包干标准为:货运汽车类年吨240元,6座以下出租车年座144元,三轮车年台156元,拖拉机(手扶、盘式)年台120元,方拖年台168元,矿山翻斗车年台100元,漫漫游年台120元,出租侧三轮摩托车年台90元,出租二轮摩托车年台60元。

汽车维修管理费     1987年开征,征收标准按汽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营收额的1%,由汽车维修管理部门征收。1998年该费停止征收。

桃江县1992-1997年汽车维修

管理费征收标准

12-4

序号

项        目

征 收 标 准

(每人每月)

1

进口汽车维修

20元-25元


国产汽车维修

15元-20元

2

摩托车维修

20元-25元

3

补胎充气

10元-12元

4

空调、车篷座垫、挡风玻璃维修

15元-20元

5

冰箱、蓄电池、油泵、油嘴

汽油电器及其他配件维修

13元-16元

6

汽作电焊氧焊

18元-20元

 

 

 

车辆过渡费     1988年,县境牛潭河渡口经批准收取过渡费,收费标准为1吨以下每次3元,1吨-2.5吨每次5元,2.5吨-5吨每次10元,5吨-8吨每次12元,8吨以上每次24元,至2000年年收费20万元左右。修山渡口为乙级渡口,其收费标准为2元、4元、8元、12元和20元,至2000年,年收费26万元左右。

车辆通行费    县境设有2处,一处为省道206线灰山港收费站,站设佛座坳和万功塘。一处为国道207线与省道308线交汇处伍家仑。1999年3月29日,灰山港收费站设立,分进口、出口单线收费。2000年5月,G207线收费站成立,一站骑三路,实行双向双费。标准按车辆小、中、大、特不同类别,分别按每台5元、10元、15元、20元、30元的标准收费。车辆通行费由市公路局设立的收费站收取。

水路规费

1986-2000年,水路规费征收有航道养护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港务费、船舶检验费、停泊费和岸线使用费等。

水路运输管理费    1987年,县境按照国家规定开征水路运输管理费。标准为专业企业按船每吨每月1元、社会船舶每吨每月2元收取,至2000年,此标准一直未变,由桃江县港航管理所负责征收。

航道养护费     1986-2000年,由益阳市航道段桃江航道养护费征稽所征收,征收范围:凡在境内交通部门管理的航道上航行、作业的船舶、竹木排筏和浮运物体。征收标准:按运费总收入的8%计征,难以计算运费的每吨每月2元或每千瓦每月8.5元收取。

桃江县1986-1994年养河费

收取统计表

12-5                                        单位:万元

年    份

收取金额

1986

 9.42

1987

 9.92

1988

10.43

1989

11.00

1990

11.57

1991

12.17

1992

12.82

1993

13.49

1994

  1.42

 

 

 

港务费    港务费分船舶港务费和货物港务费。船舶港务费由港监所征收,征收范围为境内港口航行或停泊、竹木排筏等。标准按船舶每进港或出港1次,分别计征进口或出口船港费,1988年,每净吨为0.12元,1993年5月调到0.35元。客船(含旅游船)、客货船、短途(80公里以内)货物运输船和县市水运专业企业的船舶、船港费按费率减半征收。2000年沿袭此标准。

货物港务费   1989年1月1日开征,是货物进、出港口,由桃江县港航管理所向托运人征收的一种规费。分别按货物进口或出口计费,计费每吨次为0.3元。

停泊费    是船舶停泊码头、趸船、浮船由港务管理部门向船方征收的一种规费。停泊费按日以船舶净吨(拖轮按功率)计征,每净吨(千瓦)每日0.1元征收,1989年1月开征。

岸线(水域、滩地)使用费    凡在港区范围内使用岸线的单位或个人,均由港务管理部门收取使用费。岸线以米计算,每米每月岸线使用费为1元。设置的水泵船和其他工作船,每艘每月缴纳水域使用费15元,1989年1月开征。

船舶检验费    由港航监督部门收取,征收范围为申请检验的船舶或船用产品。

船舶检验一般分为年度检验、中间检验和换证检验3种形式,根据总吨位、主机功率、设备设施、灯光编号等内容收费,1985年始,实行分级检验,年检100元,中间检验150元,换证检验300元。1990年,年检300元,中间检验500元,换证检验800元。1993年,年检600元,中间检验1000元,换证检验2000元。1995-2000年,年检810元,中间检验1100元,换证检验2400元。

桃江县1986-2000年交通规费征收统计表

12-6                                                                                     单位:万元    

年    度

拖拉机养路费

公路运管费

水路运管费(含货港费)

客运附加费

车辆购置附加费

1986

13.73    

23.17    

3.69                



1987

23.03    

36.53    

2.51                

6.90       


1988

31.82    

41.52    

2.00                

19.72       

5.34       

1989

36.34    

47.62    

2.40                

42.30       

3.64       

1990

20.88    

49.88    

8.78                

46.40       

5.93       

1991

87.42    

53.92    

11.21                

14.32       

0.79       

1992

121.68    

73.04    

9.31                



1993

127.27    

132.79    

8.12                



1994

205.64    

133.14    

15.02                



1995

239.63    

159.37    

12.13                



1996

259.63    

189.67    

18.02                



1997

292.66    

190.76    

19.70                



1998

310.41    

211.93    

19.80                



1999

314.23    

233.22    

20.10                



2000

316.82    

216.14    

22.13                



       

 

 

 

 

 

桃江县征稽所1986-2000年规费征收统计表

12-7                                                                                                                                单位:万元

年  度

汽车养路费

汽车货运附加费

客运附加费

车辆购置附加费

新车交通建设费

1986

282.00         





1987

375.00         


18.73         



1988

409.00         


40.81         



1989

477.00         


41.07         



1990

458.00         


70.98         

5.93           


1991

480.00         


130.60         

3.60           


1992

528.00         


300.00         

5.70           


1993

717.00         

130.00         

352.00         

8.10           


1994

957.11         

147.00         

343.56         

90.37           

15.00          

1995

1172.95         

165.39         

444.70         

66.91           

15.02          

1996

1271.57         

165.10         

471.84         

81.09           

 52.83          

1997

1216.94         

154.06         

558.03         

108.56           

70.03          

1998

1134.11         

147.45         

506.52         

182.78           

108.41          

1999

1039.16         

137.04         

480.95         

112.36           

85.89          

2000

976.83         

119.50         

484.44         

133.23           


 

 

 

※   其中客运附加费1987-1993年为县交通局征收

 

第七节   交通行政

工程管理

1986年,县境交通工程实行年度计划、一年一订。1990年始,实行统筹规划,对县级公路有计划的拓宽改造。1995年,编制《桃江县30年公路发展规划》,是年,加强益桃一级公路管理,成立建设指挥部,严格执行招投标管理。1999年,县境第一条水泥路建设桃江至高桥乡道,实行公开招标、议标,严格项目管理,工程水泥路面由每平方米65元下降到每平方米40元。2000年2月,由县怀桃公路建设有限公司为法人代表的小马(安化小淹至马迹塘)线工程建设,严格执行项目管理程序,工程质量经得起省、市检测验收。

公路路政

1986年,县境公路路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规定,实施分段管理。国、省道和有关县道由桃江县公路局管理,县乡道由县地方公路管理站管理。

1986-1989年,县境公路路政由设置的公路公安机构综合管理。1989年6月仍恢复原体制管理。1990年,县乡公路管理站有3名工作人员兼管县、乡公路路政,1997年,成立县乡公路路政大队。

道路运政

1986年,国家交通部、国家经委颁发《公路运输管理暂行条例》,县境依法公路运政。1987年4月24日《湖南省公路运输管理办法》出台。1990年9月24日国家交通部发布《道路运输违章处罚规定(试行)》。是年,成立县交通运输管理所,开始为期3年的运输市场治理整顿。1991年,实施运力宏观调控,制止运力盲目增长,货车由年初的1463台,调控为年底的768台。1992年,运力实行先批准后购买程序,取缔1家未经许可组建的车队。

客运管理    1988年,县交通部门对客运车辆无序竞争实施专项整顿,取缔非法载客的三轮车、拖拉机751台。1992年,对县境内客运班车实行定线路、定站点、定班次和挂线路牌、挂运价表的“三定两挂”工作。实行车进站、人归点,取缔马路客运市场,设立县城3个乘车点。规范车站客运秩序,推行统一进站经营、统一发售客票、统一安排班次、统一结算经营的“四统管理”。2000年,引导企业和民运业主对客运车辆逐步实施更新换代,对客运运力实行限额调控,遏制客运盲目增长。

客运运价管理     1986年,县境依照省交通厅、省物价局《湖南省公路汽车运输规则实施细则》调整汽车客运运价,普通客票按每人公里0.025元计算,残废军人、儿童1.1米-1.3米身高的票价减半收费。1987年9月,执行国家公路运价分级管理原则,县内边远山区、农村等外支线客运票价适当放开。1989年,上调县境客运票价每人公里由2.76分调为 3.91分,上调幅度为 41.7%。1992年6月,县境执行收取公路客运油料补贴费每人公里5厘,人身客运保险费每人公里1厘。1994年3月,境内客运执行省定指导性价格。1998年11月,境内高等级客车分3类7档执行省定运价。1999年,境内客运单位,执行省规定,高一级客车按客座数60%,其他客车按车座70%计算,向旅客均摊收取车辆通行费。

货物运输管理     1986年始,县境货运管理转向行业管理,培育发展运输市场,规范经营行为,治理欺行霸市,使运输市场朝着开放、竞争、有序的方向发展。管理方式根据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把好准入退出关,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发给经营许可证、配发道路运输证,歇业的,办理注销手续,缴销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

1990年始,县境曾出现运力盲目发展,运力大于运量,争抢货源和烂价,影响运输市场正常发育的状况,1991年下大力整顿,采取先批后购等行政手段,达到运力与运量的合理配置。年初货车1229台,年末为857台,减少372台。

货运运价管理      1986年,县境执行省订对货运价按车辆大小、货物分等、线路分级的差别计价,允许运输企业运价向下浮动政策,境内运输管理部门对货运价格开始松梆。1987年9月后,国家交通部、国家物价局发布《公路运价管理暂行规定》,益阳地区交通局对本地非机动车运价和装卸运价作了调整,县内按此执行。1990年3月15日,省内调整货运运价,境内按省通知调高6.7%,其中一、二级路面综合调高6.5%,三级路面调高9.4%。1990年12月,省交通厅、省物价局颁布《湖南省汽车运价规则实施细则》,境内根据规定,调整运价标准。普通货物费率按线路等级每吨公路一级线路0.28元,二级线路0.35元收取运费,其他特种货物、特种车辆分别按不同价格收取。1994年3月,县境对货运价格中抢险、救灾、军运等国家重点物资运输实行国家定价,其余运价管理执行省交通厅、物价部门运价标准,对零散物资运价由承托双方商议定价为主。1998年8月,县境汽车货运价格放开,以市场调节价为主。

装卸搬运管理    1986年5月,益阳地区物价局和交通局根据省通知精神,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将农村短途运输、上下楼、竹木装卸、装缝包、零担运输、多点装卸汽车和新增项目下放到各县管理,各县以市场调节为主,价格由厂方和装卸方协商,使用交通厅统一的运输票据。1988年8月,对上下码头距离较远、笨重物资、单件超重、港口作业、人力搬运等由益阳地区交通局和物价局调控增加费额。1992年10月,因油料、原辅材料市场价格大幅度上升,工资补贴等政策性开支增大,对装卸搬运价格作了第三次调整。1994年12月,益阳市物价局和交通局再次作了调整,并从1995年1月起执行。

通过4次调整后的搬运装卸价格与1980年比较增长2倍-3倍。1996年后,搬运装卸价格全部放开。

汽车维修管理    1987年3月,成立县汽车维修管理办公室,对汽车维修业实施管理。初期,对申请从事营业性汽车维修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开业审批,由于标准不一,审查不严,各修理厂店尚不规范。2000年,对汽车维修厂店的结构布局、数量与市场需要同步,进行宏观调控,严格资质审查,对一、二类维修厂家由市县两级审批把关。在质量管理上,加强汽车修理技工和检验人员的培训;组织修理技术竞赛比武;开展质量、价格信得过评比活动;加强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等。

驾驶员培训管理     1995年3月,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和驾校管理划归交通部门。1998年时有县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一所,具体由运管所所设的驾培办负责。严格按照国家交通部制定的有关规定执行。1999年6月,国家交通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性道路运输机动车准驾证管理规定》,准驾证是获准驾驶营运机动车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资格证书,无准驾证驾驶营运车辆属违章行为,处200元罚款。县运管部门从1999年10月1日开始执行。

水路运政港政

1986年,县境水路运输为计划运输管理。1987年5月12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1989年,县人民政府划分县境港区,成立港务管理站,后改为港航管理所。

1990年,县境水路建立县货运配载中心,恢复水上检查站。1991年,强化城关镇水上客运秩序和装卸秩序的治理整顿,规范码头经营行为。1996年,重点实施货运市场规范管理,查处268条违章船舶,完成客运线路“五定一挂 ”的整顿。1998年,开展砂石市场整顿与管理,坚持培育与整顿相结合。

1999年,对客运船舶实行定点定线经营,对港口、港区进行整顿和规划,打击和清理港口岸线的非法占有者。

开业审查    1989年,境内经营水路运输的业户,须持乡()人民政府或主管单位证明和本人申请,向交通主管部门申请,经审核合格,达到进入的资质条件,发给水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凭工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再到发许可证的交通部门,凭有效船舶证书和驾驶人员有效职务证书,领取单船船舶营业运输证,获准营运。1990年2月,开展年度审验和换发水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船舶营业运输证,新证按全国统一规定证件编号,有效期限5年。

营运管理      1989年,实行定船、定线、定班次、定时间、定码头泊位和挂航线牌、价格表的“五定两挂”管理。货运管理采取计划管理和市场调节运输相结合的方式,对县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紧急运输任务、防汛抢险、战备救灾等物资由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按计划指令性运输,其他物资实行合同运输和市场自由配置。

运价、票据管理    1983年,水运价格作过一次调整。1989年9月,因燃油、原材料涨价,调为国营船舶每人公里3分,资水上游及支流每人公里调整为5分。1990年3月,对停泊基价、航行价格、短途运输等分别实行提价。货运价格按河流等级、上水、下水,分别规定价率。2000年,县境基本放开水运市场价格。

1986-1999年,各水运企业单位和个人,从事营业性运输,均使用省水运管理部门统一印制的票单。2000年,运价放开以后,票证管理也同时放开。

安全管理

1987年5月,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移交公安部门,交通部门以管水上交通安全,交通系统水陆运输企业内部安全为主,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安全管理体制。

港务监督   县港航监督是对内河交通安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主管机关。其主要工作内容是承担船舶进出港签证、航行指挥现场监督、海事调处、维护水上安全。

船舶签证。1991年国家交通部部令引入《船舶进出港口签证报告单》制,1993年部令颁布新的签证规则,全面规范签证条件程序和行为,更具操作性。1997年8月,国家交通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规则》,船舶办理进出口签证,如不符合最低配额要求,将不予签证,并督促整改。2000年,县境在城关镇港监工作船上设置有签证点。

航行指挥。1994-1996年,石长铁路资水大桥建设时,划定施工作业区域,指挥过往船舶,并成立专门机构,定员6人,现场指挥,县域架设跨江高空电缆,实行禁航8次。

现场监督。1986年以来,桃江航监加大现场监督力度,配置有航监艇一艘,交通车1辆,深入到沿河乡镇和河堤港口,纠正违章,至2000年均查处违章410次。

海事处理。1986-2000年,境内水域共发生水上交通事故25起,死亡27人,伤7人,经济损失21.8万元。

船舶检验    1985年5月,成立检验站,检验站与港航监督一门两牌,合署办公,1995年6月,检验站改为船舶检验所。1986-2000年,境内年平均检验船舶405艘。

船员培训    1986年始,桃江港监每年举办1期-2期船员技术培训班。1995年起,桃江港监在区内率先进行改革,采用函授学习,集中考试方式,进行船员培训。1986-1994年共举办船员培训班15期,培训五等驾驶员181人,五等司机135人,函授培训五等各类船员197人。1995-2000年培训驾驶员114人,司机103人。

乡镇船舶管理     1986年,县境按照《湖南省水路交通管理条例》对乡镇船舶强化管理。乡镇人民政府对辖 区所属乡镇船舶、乡镇船舶的修造和渡口安全有直接管理责任。有关水路交通管理机构对乡镇船舶及渡口安全实施监督和业务指导。1987年对县境渡口和乡镇运输船舶进行全面整顿和检查,县、乡镇每年签订安全责任状。1991年,成立乡镇船舶管理站17个,有兼职或专职航管员19人。1995年,开展大规模的清理取缔“三无”(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件、无船籍港)船舶,当年取缔70艘,同时解散乡镇船舶管理站和人员。2000年止,县境共取缔“三无”船舶142艘,整顿渡口49处,取缔16处,渡船由110艘减为89艘。县境2000年实有乡镇船舶164艘,3705吨,渡口33处,渡船89艘。

运输企业安全管理     1986年,坚持推行安全例会制度、每半年1次安全检查制度、目标管理制度、重大事故报告制度等,加强企业安全整顿。1988年7月,全县交通运输系统开展以查思想、查管理、查纪律、查隐患为主要内容的全面整顿。1993年,各交通运输企业纷纷转体改制,实行承包经营。车辆严重超载、超速、带病行驶、拼设备等短期行为明显增多,给安全管理带来许多新课题,主管机关和企业加大安全宣传力度,及时整改,推介先进经验,使运输企业安全管理逐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后的变化和发展。

附:水上重大交通事故案例

⒈1988年6月中旬,乌旗山乡刘中凡驾驶1艘“三无”农用船在九峰装磨石及搬运工到沾溪,由于船况差,加上严重超载造成船体沉没,6人落水身亡,直接经济损失2万多元。

⒉1995年2月14日上午10时45分,湖莲坪乡湖莲坪村村民刘合生私有的无证无照个体船,非法装载亲属和本地村民46人前往县城观灯。在江面浓雾未散尽、能见度较差的情况下,由胡跃辉无证撑舵驾驶,航行至磨砖滩 航段时,因不熟航道,操作不当,致使该船突然倾覆翻沉,乘客全部落水,造成死亡6人、失踪6人的重大水上交通事故。

⒊1999年7月,花果山乡夏迪光驾驶客船装菜及乘客,从新桥河至桃江,违章在顶篷装蔬菜和旅客,造成顶篷垮塌,压伤5人,其中重伤3人,轻伤2人。

航  政

1995年3月,县境成立航道养护费征稽所,按省交通厅规定,收取养河费,依据1987年8月颁发的相关法律法规,行使航道行政执法权。

1994-1996年,县境开展河道、航道治理和整顿,将境内的挖沙、挖金船由600多条减少到75艘,炸掉挖沙船、挖金船7艘,拆解20多艘,对批准存在的挖沙、挖金船规范从业行为和作业地点。资水通航条件大为改善